中考择校“九大怪”
中考择校“九大怪”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努力实现国家教育战略的转变和突破。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指出:高中段职普比例要坚持大体相当的原则,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还更多一点。然而,社会上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仍然抱有偏见,孩子上高中是脸上“贴金”,部分初中生家长,甚至是一部分初中学校的领导老师也在奢望普通高中扩招,即使考试成绩再低,仍不顾一切地企图将孩子塞进普通高中校园。 一大怪 狂钻名校削尖头 普校遭冷少人爱 孩子一旦确定能上普通高中,家长们即刻盘算该上哪所名校?每一名考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过程都有独特的经历,其性格、志趣、爱好、受教育环境及家庭环境等等都各不相同,一味追求名校实不可取。 诚然,名校教育资源相对强一些。然而,即使普高名校名班里的学生也会有差异,同一名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学业成绩也会有起伏变化。家长们应充分了解周围各个学校的综合情况,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所受教育环境(包括与原来的老师同学交往等情况)、家庭环境(其中包括所居地域离新校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等因素)等各种具体情况科学理性择校。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况且,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硬挤进名校,面对如云的强手,会挫伤其自信心,减弱其学习积极性。如果他(她)们到了普通学校或普通班级,他(她)们就很容易以名列前茅的骄人成绩而成为佼佼者,激励其更上一层楼。 二大怪 普高蜂拥挤红眼,职校常遭眼球白 中考分数网上公布后,各学校都及时召开了类似于中考政策新闻发布会一样极其郑重的家长会,尽管会上主管领导教师再三强调上级精神,建议中考分数在某分数线上的考生应量力填报高中或者职校志愿。但部分考分较低的学生家长无视现实,不惜花大的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到高中去,甚至有家长信誓旦旦:“我的孩子上不了普高,我某某誓不为人!职校概不考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许多孩子的选择权攥在家长手里。教育这行自有其独特的奥秘和诀窍。面临升何种学校这样的关键时刻,一着不慎必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念普高一定会比念职校有出息吗?上名校孩子一定能成为名人吗?如果不能“知己知彼”,仅凭道听途说,只鳞片爪的印象就去独断孩子一生的重大选择,实在是武断不智之举。我们确实为这样家长的孩子的前途捏一把汗,为中国的教育捏一把汗。 三大怪 家长因循认死理,考生弱势受其害 普高热、职高冷现象的根源在于人们观念的陈旧。“学而优则仕”流传数千载,,近代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名言”盛传。现当代通过高考可找到铁饭碗之举,又使人们紧抱“学而优则幸福多”之信条。“学而优”不仅能光宗耀祖,而且可使未来丰衣足食。由此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怪现象经久不衰。 中考政策出台后,部分升普高无望的家长即闻因风而动。拉关系找门路,大有不挤进普高誓不罢休之势。个别考生分数很低的家长也在心里较劲“我还不信了,就凭咱还能让孩子进不了高中门?”究其根源是因为孩子念职校给家长丢了面子,请家长将自己的面子和孩子一生的成就幸福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称量一番,孰轻孰重?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造成了我国当今普通高校毕业生大大过剩,毕业生求职难。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求职难,政府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去鼎力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连续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级技工,国家又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去鼎力提高职校学生入学率。从2007年开始每位职校生入校后前两年每年生活补助1500元,今年更有明文规定给予职业学校涉农类专业三年学费4800元全免并仍享受前两年每年生活补助1500元的格外扶农惠农优惠!这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植农业的大手笔、大举措。市场经济就是如此残酷!缺者为贵。这边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千百人一职难求;另一边是职校毕业的高级技工极其匮乏,众多岗位虚席久待;由此造成“高薪,争抢”技工现象则毫不为奇。 四大怪 普高名校挤破头 职高名校少青睐 各县市都有的职业中专和职业教育中心,大致都是当地的著名职校,大多是省重点以上,不少是国家级的重点学校,中专毕业生们奔赴全国各地,大多称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其中众多的厂长经理技术骨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个人的薪酬收入也是他(她)们当年初中同班并通过普高考上大学的同学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五大怪 普高管理不计较 职高严管不出彩 当前家长最担心的是职校的管理问题。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每一所职校的管理都比普通高中严格的多。因为多年来面临着招生难的压力,不严格管理不督促学生拼命学习就没有那么多学生能够考上对口大专本科大学。不设法让学生拼命学技术技能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技术能手,就会陷入以后几年招生更难的怪圈。请家长们动动脑筋想想哪类学校管理更严格些? 勿庸讳言,前几年职校管理有些松散,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近几年来,严峻的招生和就业形势使得职业学校的管理愈来愈严。校门口有与派出所联动的公安驻勤点,校内有领导老师巡查组每天从早到晚数十小时定期不定期的数十次巡查。有的学校每日教师考勤用指纹仪器考十四次之多。 六大怪 满目尽是数理化 轻视专业误后代 “求职难”、“就业难”,使天之娇子年年撞墙,家长却仍在严逼挤普高,使得就业两难局面积重难返。既然职校生入学之初的职业志愿选择大致已定将来考大学或实习就业的相关专业,那么选择专业至关重要。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众多职校各有五六种至二三十种不同的专业可选。机电一体化,建筑,幼师、农产品加工、园林工程,畜牧兽医;成人中专的机械类专业,工商技校的财会经贸;职业教育中心的烹饪、服装等数个专业,加之各校都有的计算机应用、财贸等共有二、三十种实用专业,选择余地非常广泛。 有的专业过去是热门专业,如法律、计算机等,近几年来有转冷的趋势,而过去不被看好的建筑、畜牧兽医、园林工程等专业却成了越来越抢手的“香饽饽”。据笔者所知,建筑专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以来,年年供不应求。近几年虽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除去近半数报名对口高职升学的,其余毕业生极其珍贵,各大建筑企业争相聘请,每年缺口很大。有的企业托关系求人情拟招数十人,但仅能按比例匀给其寥寥数人。专业人才的历年奇缺,使老总们只好许以高薪,以奖实物房等措施猎人头。 七大怪:高考只认独木桥 面对捷径不信赖 盲目挤读普高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考大学也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还有上职校通过对口高职这一捷径。职校的老师们驾着“高职升学号”航空母舰能更轻松便捷地将欲上大学深造的有志者送到对口大学这一理想的彼岸。 八大怪:不善打理经济帐 生金国宝赔钱卖 很多大学毕业生月薪只有千把元还“求职难”,只好纷纷到职校“深造”专业技术技能。而许多职校毕业生即使职校尚未毕业的实习期工资也在1500元左右,毕业后的中高级技术工种工资会更高。 不知家长们是否算过经济帐。一名考生3年普高,4年大学,国家补贴的不算,7年间仅家庭支出应在10万元上下。而毕业后除去一、二年“求职难”徘徊期,第3年起找到每月千把元的工作,约需10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十年间涨的工资与住房、生活物资上涨基本抵消,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不当“月光族”每年能净省下10000元就算勤俭持家的“葛朗台”了。7年求学+2年求职+10年低薪=19年,挨到近40岁,期间再想购房、装房、结婚、生子,如果不会不敢去偷抢,想不当“啃老族”都难。 而同样一名考生,在职校学习技术两年,每年学费1500元—1800元左右,国家政府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每年还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补助1500元,每年净花学费一—三千元,其中农产品加工、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每年学费1600元全免,国家补助的1500元乘2年=3000元作为生活费,许多节省的农家学生花不了。两年学费加生活费零花钱在内共支出基本是零支出或略有剩余。有的学校还有半工半读、勤工俭学项目。 家庭教育投资是家庭理财的主项。今日拼命挤普高的家长们,你的孩子本是适合学专业技能的料,是你的面子和你鼓胀的钱包让你把孩子架在普高的火上烤着,饱受六七年枯燥无用的数理化烘烤后,再不可避免地跌进大学毕业求职难的冰窖。 九大怪 学校只选闹市区 别校再棒排在外 选择上哪所学校应根据各校治学理念是否先进、专业设置是否适合、师资强弱、试验实习条件优劣、管理是否严格有序等等情况跟自身情况一一比对,通盘考虑后再科学理性地拍板决定。人生有动有静,读书应找个静谧的处所,尽可能远离浮燥喧哗。网吧、练歌房使多少学生沉溺其中!为何不断有人飞蛾扑火,实因那诱惑太大,非涉世未深的学生所能抵御。择校时适当考虑尽可能回避喧闹不失为明智之举。孟母三迁就是古人科学选择就学环境而成功的典型事例。 市区及各县市区的众多职校各具特色。有的考生定力较强,较有主见,学习专心,抵抗外界诱惑能力强,那他们居闹市学校无妨;另一部分热情奔放,从众心理强,愿随大流追时尚的学生则可考虑到近郊,周围无网吧、练歌房等娱乐设施的学校。只要有公交车定时往返通行就好。校内的网络教室有教师值班专人管理,既不耽误学生求知,又可避免嗜网成瘾。 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主观上都是为孩子好,其诚心感天地泣鬼神,无可厚非,但当前部分家长的的某些做法确实大有脱离孩子实际的欠妥之处。“师者父母心”,老师家长为学生沤心沥血肝脑涂地是应当的。让我们齐心携手为孩子们在中考择校这一生人的十字路口当好参谋。
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
好高中
国际学校qq群:512900566
我要纠错
- 上一篇:中国教育在线
- 下一篇:【中考动态】北京示范高中取消中考实行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