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微腐不放松,要留清气满乾坤
“兰陵县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陈光在监督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侵吞公款,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8月16日,网页游戏,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数起涉及骗补、套取扶贫资金、克扣低保等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典型案例。类似的“蝇贪”问题,仅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曝光了500多起。(《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19日)
微腐败又称“群众身边的腐败”“非典型性腐败”,是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情节不十分严重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的腐败现象的形象表达。“微腐败”看起来小,但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要坚决咬定微腐不放松,不断强化监督问责,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咬定微腐败,要坚持“制度反腐”的总体导向。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已有反腐成果,同时不断提升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歪风邪气的发生。在微腐败问题上,要实事求是地对相应制度措施加以修订完善、细化优化,实现可操作、可检查,并在实践中,积极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规定,减少基层干部权力的漏洞,让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让微腐败无处遁形。
咬定微腐败,要精准发力,击中微腐要害。精准发力的前提在于找准腐败病因。诸多微腐败的案例表明,规矩意识淡薄是涉案人员深陷贪污漩涡不能自拔的症结所在。因此,精准发力要狠抓纪律规矩教育,让基层干部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要让基层干部时刻牢记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让基层干部形成“不敢腐不想腐”的价值取向。精准发力要聚焦重点领域,扶贫、救济、补贴、低保、土地补偿等是容易滋生微腐败的“沃土”。因此治理微腐败,亟须斩断伸向扶贫救济、低保费、优待金等“救命钱”的贪念。
咬定微腐败,要下沉基层,拓宽监督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治理微腐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互联网+纪检监督”大数据平台,能更快更多收集问题,提高监督效果,实现监督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痕迹化。对涉及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件件有落实,该问责的一定问责,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有咬定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毫不手软地整治和查处,才能够打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进而得到群众的信心、信任和信赖,才能将廉洁清气留在乾坤大地。
(望龙镇 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