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简介:中国古代兵法演变史的谋略史记
时间:2020-05-08 23:45来源:www.sg3.cn 作者:最好玩的网页游戏 点击: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计谋,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按照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富厚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久长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计谋,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按照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富厚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久长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撤退,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沿袭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收罗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分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上风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罗六计,统共三十六计。个中每计名称后的讲解,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转变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彼此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质朴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讲解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从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炼语句。全书另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古代汉族兵家策略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名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原文摘选于:
- 上一篇:行贿三十六计
- 下一篇:三十六计页游军团系统